歡迎訪問北京浩云律師事務所官方網站!

分享:

在線留言 message

姓名(*)
姓別:
電話(*)
留言:

注:“ ( * )”號為必填項

行業新聞

  您的位置:首頁 > 相關資訊 > 行業新聞

侵犯知識產權:認定條件與訴訟時效詳解

時間:2025-04-11 10:26:25 來源: 作者:

   侵犯知識產權:認定條件與訴訟時效詳解

  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,準確認定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以及明確訴訟時效,對于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。本文將詳細探討侵犯知識產權的認定條件以及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。

  一、侵犯知識產權的認定條件

  (一)主觀故意

  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有故意,即明知自己的行為會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,仍然實施該行為。例如,在商標侵權案件中,行為人明知他人已經注冊了某商標,仍然在相同或類似的商品上使用與該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標志,就具有主觀故意。這種故意可以通過行為人的行為表現、相關證據等來證明。

  (二)侵權行為

  侵權行為是侵犯知識產權的核心要素。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有不同的表現形式。

  商標侵權

  包括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,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;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,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,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,容易導致混淆的;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等。

  專利侵權

  例如,未經專利權人許可,為生產經營目的制造、使用、許諾銷售、銷售、進口其專利產品,或者使用其專利方法以及使用、許諾銷售、銷售、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等。

  著作權侵權

  包括未經著作權人許可,復制、發行、表演、放映、廣播、匯編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;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;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,復制、發行、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制作的錄音錄像的等。

  (三)損害結果

  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必須給權利人造成了損害結果。損害結果可以是實際的經濟損失,也可以是權利人聲譽的損害等。例如,商標侵權行為可能導致權利人的市場份額下降,銷售額減少;著作權侵權行為可能使權利人的作品傳播范圍受到限制,影響其經濟收益和聲譽。

  二、侵犯知識產權的訴訟時效

  (一)訴訟時效的起算

  根據《民法典》的規定,侵犯知識產權的訴訟時效為三年,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。例如,權利人發現自己的作品被他人未經許可傳播,從知道這一事實之日起開始計算訴訟時效。

  (二)訴訟時效的中止和中斷

  訴訟時效中止

 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,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,訴訟時效中止。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,訴訟時效期間屆滿。例如,權利人因自然災害無法及時主張權利,此時訴訟時效中止,待災害消除后,再繼續計算剩余的訴訟時效期間。

  訴訟時效中斷

  權利人向義務人提出履行請求、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、權利人提起訴訟或者申請仲裁等情形,會導致訴訟時效中斷,從中斷、有關程序終結時起,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。例如,權利人向侵權人發出律師函,要求其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,這就構成了訴訟時效的中斷。

  (三)特殊情況下的訴訟時效

  對于一些難以直接證明侵權人過錯的情形,過錯推定責任原則能更好地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。在知識產權侵權案件中,如果權利人能夠證明侵權行為存在且自己受到了損害,而侵權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,就可以推定侵權人具有過錯,承擔侵權責任。這種情況下,訴訟時效的計算仍然遵循上述規定。

  侵犯知識產權的認定需要滿足主觀故意、侵權行為和損害結果三個條件。同時,權利人在維權時要注意訴訟時效的規定,及時在訴訟時效內主張自己的權利。了解這些認定條件和訴訟時效的規定,有助于權利人更好地維護自己的知識產權,促進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發展。

上一篇:侵犯知識產權:處罰與違法所得計算全解析

下一篇:返回列表

相關資訊

'); })();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